【廣告文案】回歸初心,盧建彰導演〈文案力〉讀後心得
「如果沒有文案,這世界會有多無聊?」想必這也是許多廣告人心中所想,就好比2017年政大廣告系畢展的主題〈如果廣告消失了〉, 講述著如果沒有廣告,這個世界少了多少的樂趣。
前陣子因為離職,想從空檔中撥出一些進修的時間,除了FB廣告、GA等數位行銷技術面以外,也找了幾本業界人士推薦的文案書來閱讀,其中一本便是〈文案力:如果沒有文案,這世界會有多無聊?〉
一般閱讀文案書的時候,下意識的會期待書裡面提供文案撰寫SOP、各式句型的使用方法、如何撰寫一句就中的文案等......而盧建彰導演的這本書,則是將文案和每個人的生活串聯起來。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共感他眼裡的世界與人,感受到他身為創意人,他想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努力,裡面每一則心境故事與自言自語,都打中了我的心裡 TAT
書籍當中提到的幾個概念,希望我能時常的將它們放在心中,審視自己作為一名廣告人,是不是有遺忘初心的時刻,也分享給你們:
1. 不斷觀察,學會看見問題、問問題
下了班以後搭著壅擠的捷運,很順手的從口袋中拿手機 ,滑起了社群平台,看看可愛療癒的影片,或者這個世界上又發生了什麼事,進入自己的小世界以後,目的地已抵達,下車。
有時候拿起手機的我,會感受到這是自己的惰性,下班後只想放空,進入腦袋放空狀態的惰性。唯有少數時候,可能有朋友相伴的時候,我才會進入觀察狀態(大概是有人得以分享)。
從車廂玻璃的反光,看著椅座上滑手機女子的螢幕畫面,可能和我一樣在追八點檔重播;看著扶手旁的男子,他的鞋子一高一低還有點不一樣,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修補過的?;有一次還看見一名男子正在看言情小說,書名很勁爆(但我忘了),隔壁的乘客也看著他的書名在憋笑。
觀察其實是一件有趣的事阿!原來。
這些觀察都成了我與朋友對話中的內容,或許在哪個時刻,就會成為行銷裡的點子,或是消費者輪廓側寫的一部分了吧!
「馬亨亨大道是什麼意思?感覺是個人名。」坐在副駕駛座的我,問著駕駛朋友。
「不知道欸,聽起來很酷。」她繼續開著車。
沒有得到解答就會一直想要知道答案,我拿起了手機開始查:「噢!對!他是以前阿美族的一個大頭目.......(開始念著他的故事)」
知道了一件新的事情,好好玩。
2. 將內容標題化、簡單化、圖像化
把事情用簡單扼要的句子表達出來,一直是我的弱項,總是容易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,好像字數越多越能表現自己所想(像是現在)。盧建彰導演在書中寫道:把自己想要談的事情,用圖像思考,想像他如果被精煉成為一句話,它是你耗費的精力總和,它夠力嗎?
這讓我想起了一次企劃的經驗,老闆看完簡報後不甚滿意,反覆觀看以後她說:「我覺得是標題的問題。」
當時我的標題只有平淡的寫著幾個字「OOO個人品牌塑造計畫」,現在想想當時的這個標題真是無聊透了!沒辦法有任何的想像與期待,好像它就是個呆板又無趣的簡報而已。
如果重新來過,或許我會這樣改「坐穩雙效拉提天后寶座 數位行銷首部曲」這類更有畫面感的標題。或許還不夠好,但我想會讓客戶更願意傾聽吧!
3. 專注,並且設定目標
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足夠專注,有時候卻有點過動(笑)
點上一盞香氛蠟燭,坐在有窗戶的書桌前,我可以坐上幾個小時,旁若無人的閱讀資料、學習、輸出知識,不過一但腦袋放空了一下,就容易被其他思緒打斷,像是:有東西還沒買,是不是該線上訂一下?我的商品還沒上架,還是我先去做這件事?
中斷以後往往許久才會回頭想起,而且又需要花一段時間專注,好像有點得不償失!
書中提到的是以「運動」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專注,像是慢跑,因為在慢跑的過程中你無法分心,而這時候有趣的點子可能就會油然而生。
或許下次我也該試試看,比起在辦公室裡抓破腦袋,或者逼男朋友陪我一起想,慢跑應該是個很不錯的選擇!
4. 閱讀各領域內容,才能走進無法觸及的世界
不知道是不是從小讀書環境,抑或自己的個性使然,只要一天無所收穫、學習,就會開始焦慮,擔心自己落後他人許多,急於「自我成長」。這種時候,會下意識地讀起工具書,可能是關乎數位廣告、文案、企劃、提案技巧等,但後來發現,許多人的這些「力」並不全然從工具書裡獲得的,他們會從平常的觀察、大量且豐富的閱讀、與人互動聊天當中去觸及那些不一樣的世界。
「因為你時間有限,因為你能力有限,因為你財力有限,因為你勇氣有限,因為你智力有限,所以你無法得到所有身份的生活。」——〈文案力〉
所以2021年的新年目標(居然開始立目標),除了閱讀行銷大師們的書籍外,也將閱讀領域擴大,不管是文學小說、社會科學、生活旅遊書,讓自己盡可能的貼近行銷傳播對象的生活與價值觀,才有機會寫出觸動人心的文字。
5. 親臨現場,並且放下成見,從0開始
一段盧建彰導演在市場拍攝的描述,讓我印象深刻。
在市場感受到的豐富場景、各式鮮豔的食材、魚販去鱗的動作、媽媽們按壓豬肉的畫面,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輕易複製出來的。如果我們都不懂這些市場媽媽的所思所想,我們又該如何和他們溝通呢?
在做行銷的很多時候,我們習慣待在辦公室裡埋頭寫企劃,卻忘了實地臨櫃去查訪,看看貨架前的消費者怎麼做選擇?他們會問什麼問題?他們還買了什麼東西?
下次在側寫消費者輪廓時,可以先到產品/服務的販售點,觀察消費者的行為,會比自己在腦裡用刻板印象寫出的更加精確吧 :)
6. 設身處地,把自己放進去
書中最印象深刻的,大概是下面兩段話:
「當我們在做廣告行銷時,想到的除了對方口袋的錢之外,有沒有想過,那個消費者有一天會是我們?這是一個重點,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你自己就是說話的對象,你一定老是亂說,胡說,輕易的說。」——〈文案力〉「你的商品和別人的商品,最大的不同,不是商品,是你。你和人講話的方式,你關心人的方式,你眼裡不是只有人的錢,還有人。」——〈文案力〉
許多時候,我們好像太容易把焦點放在產品上,竭盡所能的說它的特色、優勢,卻忘了回到消費者本身去思考,這些是他們需要的嗎?
回想起來,自己很常在寫文案時誤入盲區,好像只要把產品特點寫出來,就可以了!然而當回到消費者的角度在看文案時,或許他們想的是:關我什麼是? 對我有什麼好處?
未來不管是在產品開發、行銷規劃、文案撰寫時,都要謹記:如果我是他,我會需要什麼?
其他諸如「有立場才有魅力」、「讓人有價值,才有價值」都是如雷灌頂的經驗法則,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品牌,期許往後能為更多社會議題發聲,儘管聲音很小;期許能讓人們在使用產品時,感受到身心靈上的改變與加值,當越來越多人這麼做時,世界會朝著好的方向前進吧?
最後一章節中,盧建彰導演說了幾個案例的故事,每一個我都好喜歡,因為說進了心坎裡。把幾個廣告影片連結放在下面,對創作的過程有興趣的人,務必要買書來看!
0 Comment